關于魯迅的新聞
發(fā)布日期:2018-03-26 瀏覽數(shù):
2014年2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索契親切看望參加第二十二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中國體育代表團。在與中國冬奧會健兒交談時,習近平引述魯迅的話,“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yōu)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梁”。本段出自魯迅《華蓋集•<這個與那個>》一文中的第三部分《最先與最后》。
前些時候,習近平在全國文藝工作者座談會上的講話時,六次提到了魯迅。他用的句式是“魯迅就說過……”。無疑,國家首腦是把魯迅的文章做為民族的經(jīng)典來看待的。今年是魯迅離世80周年,80年來研究魯迅的文章浩如煙海,習近平的這段引述,可能很多讀書人都不一定讀過的。讀魯迅文本,往往比魯迅在此文中所反對的“道學空談”更為重要。
這篇文章最初分三次發(fā)表于1925年12月10日、12日、22日北京《國民新報副刊》。貼上魯迅全部原文,讀起來確實很過癮呢。
《這 個 與 那 個》
魯迅
一 讀經(jīng)與讀史
一個闊人說要讀經(jīng), 嗡的一陣一群狹人也說要讀經(jīng)。豈但“讀”而已矣哉,據(jù)說還可以“救國”哩。“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也許是確鑿的罷, 然而甲午戰(zhàn)敗了,——為什么獨獨要說“甲午”呢, 是因為其時還在開學校, 廢讀經(jīng)以前。
我以為伏案還未功深的朋友, 現(xiàn)在正不必埋頭來哼線裝書。倘其咿唔日久, 對于舊書有些上癮了, 那么, 倒不如去讀史, 尤其是宋朝明朝史, 而且尤須是野史; 或者看雜說。
現(xiàn)在中西的學者們, 幾乎一聽到“欽定四庫全書”這名目就魂不附體, 膝彎總要軟下來似的, 其實呢, 書的原式是改變了,錯字是加添了, 甚至于連文章都刪改了, 最便當?shù)氖恰读宅樏厥覅矔分械膬煞N《茅亭客話》,一是宋本,一是四庫本,一比較就知道。“官修”而加以“欽定”的正史也一樣,不但本紀咧, 列傳咧, 要擺“史架子”;里面也不敢說什么。據(jù)說,字里行間是也含著什么褒貶的, 但誰有這么多的心眼兒來猜悶壺盧。至今還道“將平生事跡宣付國史館立傳”, 還是算了罷。
野史和雜說自然也免不了有訛傳, 挾恩怨, 但看往事卻可以較分明, 因為它究竟不像正史那樣地裝腔作勢。看宋事,《三朝北盟匯編》已經(jīng)變成古董,太貴了,新排印的《宋人說部叢書》卻還便宜。明事呢,《野獲編》原也好,但也化為古董了,每部數(shù)十元;易于入手的是《明季南北略》,《明季稗史匯編》, 以及新近集印的《痛史》。
史書本來是過去的陳帳簿, 和急進的猛士不相干。但先前說過, 倘若還不能忘情于咿唔,倒也可以翻翻, 知道我們現(xiàn)在的情形, 和那時的何其神似,而現(xiàn)在的昏妄舉動, 胡涂思想,那時也早已有過, 并且都鬧糟了。
試到中央公園去, 大概總可以遇見祖母帶著她孫女兒在玩的。這位祖母的模樣, 就預示著那娃兒的將來。所以倘有誰要預知令夫人后日的豐姿, 也只要看丈母。不同是當然要有些不同的, 但總歸相去不遠。我們查帳的用處就在此。
但我并不說古來如此, 現(xiàn)在遂無可為, 勸人們對于“過去”生敬畏心, 以為它已經(jīng)鑄定了我們的運命。Le Bon先生說, 死人之力比生人大, 誠然也有一理的, 然而人類究竟進化著。又據(jù)章士釗總長說, 則美國的什么地方已在禁講進化論了, 這實在是嚇死我也, 然而禁只管禁, 進卻總要進的。
總之: 讀史, 就愈可以覺悟中國改革之不可緩了。雖是國民性, 要改革也得改革, 否則, 雜史雜說上所寫的就是前車。一改革, 就無須怕孫女兒總要像點祖母那些事, 譬如祖母的腳是三角形,步履維艱的,小姑娘的卻是天足, 能飛跑; 丈母老太太出過天花, 臉上有些缺點的, 令夫人卻種的是牛痘, 所以細皮白肉: 這也就大差其遠了。
十二月八日。
二 捧 與 挖
中國的人們, 遇見帶有會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 向來就用兩樣法: 將他壓下去, 或者將他捧起來。
壓下去就用舊習慣和舊道德, 或者憑官力, 所以孤獨的精神的戰(zhàn)士, 雖然為民眾戰(zhàn)斗,卻往往反為這“所為”而滅亡。到這樣, 他們這才安心了。壓不下時, 則于是乎捧, 以為抬之使高, 饜之使足, 便可以于己稍稍無害, 得以安心。
伶俐的人們, 自然也有謀利而捧的, 如捧闊老,捧戲子,捧總長之類; 但在一般粗人,——就是未嘗“讀經(jīng)”的,則凡有捧的行為的“動機”, 大概是不過想免害。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論, 也大抵是兇惡的, 火神瘟神不待言, 連財神也是蛇呀刺蝟呀似的駭人的畜類; 觀音菩薩倒還可愛, 然而那是從印度輸入的,并非我們的“國粹”。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九不是好東西。
既然十之九不是好東西,則被捧而后, 那結(jié)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適得其反了。不但能使不安,還能使他們很不安, 因為人心本來不易饜足。然而人們終于至今沒有悟, 還以捧為茍安之一道。
記得有一部講笑話的書, 名目忘記了, 也許是《笑林廣記》罷,說, 當一個知縣的壽辰,因為他是子年生,屬鼠的,屬員們便集資鑄了一個金老鼠去作賀禮。知縣收受之后, 另尋了機會對大眾說道: 明年又恰巧是賤內(nèi)的整壽;她比我小一歲, 是屬牛的。其實, 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 他決不敢想金牛。一送開手, 可就難于收拾了, 無論金牛無力致送, 即使送了, 怕他的姨太太也會屬象。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內(nèi), 似乎不近情理罷, 但這是我替他設想的法子罷了, 知縣當然別有我們所莫測高深的妙法在。
民元革命時候, 我在S城, 來了一個都督。他雖然也出身綠林大學,未嘗“讀經(jīng)”(?),但倒是還算顧大局, 聽輿論的,可是自紳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zhèn)鞯呐醴ㄈ浩鸲踔恕_@個拜會,那個恭維,今天送衣料, 明天送翅席, 捧得他連自己也忘其所以, 結(jié)果是漸漸變成老官僚一樣, 動手刮地皮。
最奇怪的是北幾省的河道, 竟捧得河身比屋頂高得多了。當初自然是防其潰決, 所以壅上一點土; 殊不料愈壅愈高, 一旦潰決,那禍害就更大。于是就“搶堤”咧,“護堤”咧,“嚴防決堤”咧,花色繁多, 大家吃苦。如果當初見河水泛濫,不去增堤, 卻去挖底, 我以為決不至于這樣。
有貪圖金牛者, 不但金老鼠, 便是死老鼠也不給。那么,此輩也就連生日都未必做了。單是省卻拜壽, 已經(jīng)是一件大快事。
中國人的自討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卻在于挖。其實, 勞力之量是差不多的, 但從惰性太多的人們看來,卻以為還是捧省力。
十二月十日。
三 最 先 與 最 后
《韓非子》說賽馬的妙法,在于“不為最先,不恥最后”。這雖是從我們這樣外行的人看起來, 也覺得很有理。因為假若一開首便拚命奔馳, 則馬力易竭。但那第一句是只適用于賽馬的, 不幸中國人卻奉為人的處世金鍼了。
中國人不但“不為戎首”,“不為禍始”,甚至于“不為福先”。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驅(qū)和闖將,大抵是誰也怕得做。然而人性豈真能如道家所說的那樣恬淡; 欲得的卻多。既然不敢徑取, 就只好用陰謀和手段。以此, 人們也就日見其卑怯了,既是“不為最先”,自然也不敢“不恥最后”,所以雖是一大堆群眾,略見危機,便“紛紛作鳥獸散”了。如果偶有幾個不肯退轉(zhuǎn), 因而受害的, 公論家便異口同聲, 稱之曰傻子。對于“鍥而不舍”的人們也一樣。
我有時也偶爾去看看學校的運動會。這種競爭, 本來不像兩敵國的開戰(zhàn), 挾有仇隙的, 然而也會因了競爭而罵, 或者競打起來。但這些事又作別論。競走的時候, 大抵是最快的三四個人一到?jīng)Q勝點, 其余的便松懈了, 有幾個還至于失了跑完豫定的圈數(shù)的勇氣, 中途擠入看客的群集中; 或者佯為跌倒, 使紅十字隊用擔架將他抬走。假若偶有雖然落后, 卻盡跑, 盡跑的人,大家就嗤笑他。大概是因為他太不聰明,“不恥最后”的緣故罷。
所以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 少有韌性的反抗, 少有敢單身鏖戰(zhàn)的武人, 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吊客; 見勝兆則紛紛聚集, 見敗兆則紛紛逃亡。戰(zhàn)具比我們精利的歐美人, 戰(zhàn)具未必比我們精利的匈奴蒙古滿洲人, 都如入無人之境。“土崩瓦解”這四個字, 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
多有“不恥最后”的人的民族,無論什么事,怕總不會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 我每看運動會是,常常這樣想:優(yōu)勝者固然可敬, 但那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 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 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梁。
四 流 產(chǎn) 與 斷 種
近來對于青年的創(chuàng)作,忽然降下一個“流產(chǎn)”的惡謚,哄然應和的就有一大群。我現(xiàn)在相信, 發(fā)明這話的是沒有什么惡意的, 不過偶爾說一說; 應和的也是情有可原的, 因為世事本來大概就這樣。
我獨不解中國人何以于舊狀況那么心平氣和, 于較新的機運就這么疾首蹙額; 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 于初興之事就這么求全責備?
智識高超而眼光遠大的先生們開導我們: 生下來的倘不是圣賢, 豪杰, 天才, 就不要生;寫出來的倘不是不朽之作,就不要寫; 改革的事倘不是一下子就變成極樂世界, 或者, 至少能給我( ! )有更多的好處, 就萬萬不要動!……
那么, 他是保守派么? 據(jù)說: 并不然的。他正是革命家。惟獨他有公平, 正當, 穩(wěn)健, 圓滿,平和,毫無流弊的改革法;現(xiàn)下正在研究室里研究著哩,——只是還沒有研究好。
什么時候研究好呢? 答曰: 沒有準兒。
孩子初學步的第一步, 在成人看來, 的確是幼稚,危險,不成樣子, 或者簡直是可笑的。但無論怎樣的愚婦人, 卻總以懇切的希望的心, 看他跨出這第一步去, 決不會因為他的走法幼稚,怕要阻礙闊人的路線而“逼死”他;也決不至于將他禁在床上, 使他躺著研究到能夠飛跑時再下地。因為她知道: 假如這么辦, 即使長到一百歲也還是不會走路的。
古來就這樣, 所謂讀書人, 對于后起者卻反而專用彰明較著的或改頭換面的禁錮。近來自然客氣些, 有誰出來, 大抵會遇見學士文人們擋駕: 且住, 請坐。接著是談道理了:調(diào)查,研究, 推敲, 修養(yǎng),……結(jié)果是老死在原地方。否則,便得到“搗亂”的稱號。我也曾有如現(xiàn)在的青年一樣, 向已死和未死的導師們問過應走的路。他們都說: 不可向東, 或西, 或南, 或北。但不說應該向東,或西, 或南, 或北。我終于發(fā)見他們心底里的蘊蓄了: 不過是一個“不走”而已。
坐著而等待平安, 等待前進, 倘能,那自然是很好的,但可慮的是老死而所等待的卻終于不至; 不生育, 不流產(chǎn)而等待一個英偉的寧馨兒, 那自然也很可喜的, 但可慮的是終于什么也沒有。
倘以為與其所得的不是出類拔萃的嬰兒, 不如斷種, 那就無話可說。但如果我們永遠要聽見人類的足音, 則我以為流產(chǎn)究竟比不生產(chǎn)還有望, 因為這已經(jīng)明明白白地證明著能夠生產(chǎn)的了。
倘以為與其所得的不是出類拔萃的嬰兒, 不如斷種, 那就無話可說。但如果我們永遠要聽見人類的足音, 則我以為流產(chǎn)究竟比不生產(chǎn)還有望, 因為這已經(jīng)明明白白地證明著能夠生產(chǎn)的了。
十二月二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