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12月30日上午,由北京魯迅博物館、寧夏人民出版社聯(lián)合主辦的《梅志文集》出版座談會在北京魯迅博物館隆重舉行。出席會議的有北京魯迅博物館館長孫郁和館長助理黃喬生,魯迅之子周海嬰和魯迅長孫周令飛,梅志子女張曉風、張曉山,牛漢、謝韜、于行前、杜高等“胡風集團”成員,以及彭小蓮、劉若琴等“胡風集團”成員的親屬,著名學者王得后、朱正、孫玉石、張恩和、王世家、姚錫佩、李輝、高遠東等,寧夏人民出版社副社長哈若蕙和責任編輯戎愛軍,北京魯迅博物館研究室、資料室的同志,高校的研究生等約五十多人。

北京魯迅博物館館長孫郁、梅志之女張曉風、寧夏人民出版社副社長哈若蕙主持會議。會上,哈副社長代表寧夏人民出版社將《梅志文集》贈送給北京魯迅博物館和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并介紹說《梅志文集》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十一五”規(guī)劃的重點圖書項目。
梅志先生是胡風先生相濡以沫的伴侶,亦是一位富有才華和智慧的女作家,20世紀30年代就享譽文壇。梅志先生不僅一生追隨我國著名的文藝理論家、詩人胡風先生,為中國現(xiàn)代革命文藝和社會主義文藝事業(yè)貢獻了畢生的精力,而且她以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和傳記作家的身份,為后人留下了一大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此次出版的四卷本《梅志文集》由梅志之女張曉風整理,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卷為“兒童文學卷”,第二卷為回憶錄,第三卷為《胡風傳》,第四卷為“散文、小說卷”。

與會代表高度評價了梅志先生的人品和創(chuàng)作成績。
周海嬰先生在講話中指出,梅志先生晚年致力于傳記和回憶錄的寫作,創(chuàng)作量浩大,占全部文集的一半還多,可以說她是用生命在寫作,這有她良苦的用心,她是在對社會對歷史作交待,也是對胡風對自己負責。回憶錄作為一種有價值的史料存在,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例如,梅志在文集4卷中的回憶中寫了魯迅逝世后的治喪費是由許廣平親自付出現(xiàn)金的。

謝韜先生對梅志先生的人品和才華做出了很高的評價,指出梅志先生與胡風先生同命運共患難,成為胡風先生堅持真理的巨大的精神支柱。梅志先生的回憶錄以及她所撰寫的《胡風傳》,是在這種苦難中迸發(fā)出來的生命火花,……這些文字將是中國當代文學史所繞不過去的歷史文獻和見證。

牛漢先生指出梅志先生的文章具有永恒的魅力,反應了她的品質(zhì)和內(nèi)在的堅強、高尚。
杜高先生談到梅志先生的兒童文學作品在當時的影響很大,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是她的兒童文學作品的一個最突出的藝術(shù)特點,她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左翼文藝陣線培養(yǎng)起來的最早的一位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家和詩人。
北京大學的孫玉石教授指出今天的會是對胡風、梅志這一代受難者表示我們很真誠的敬意,梅志先生是一位很偉大的女性,是一枝“人的花朵”。
綠原先生的女兒劉若琴代為宣讀了綠原先生的講話。賈植芳先生、何滿子先生等從上海發(fā)來賀信,恭祝《梅志文集》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