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88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88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_88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怎么下载?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成果
紀念汪曾祺研討會暨書畫手稿圖片展在魯博舉行
發(fā)布日期:2007-05-23         瀏覽數:


    2007年5月18日,為紀念汪曾祺逝世十周年,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作家協(xié)會、北京文學雜志社、高郵市委市政府在魯迅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紀念汪曾祺研討會暨書畫手稿圖片展”。
    中國作協(xié)主席鐵凝,名譽副主席鄧友梅和林斤瀾、趙大年、陳世崇、趙金九、劉慶邦、閻連科、張守仁、何鎮(zhèn)邦、白燁、陳福民、胡平、季紅真、解璽璋、章德寧、陳徒手、邱華棟、韓小蕙、徐小斌、王升山等40余人出席會議。會議由魯迅博物館館長孫郁主持,北京作協(xié)駐會副主席李青代表主辦單位致辭。鐵凝在發(fā)言中說:汪曾祺是北京文學界的一面旗幟,是中國文學界的驕傲。他是文學界的一位大師,他的文學成就一直受到文學界的高度肯定,他的文學作品有眾多讀者的喜愛,他的學養(yǎng)、人品和文品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病逝于1997年5月16日,享年77歲。著名小說家、散文家、戲劇家,代表作有小說《大淖記事》、《受戒》、《異秉》等,著有小說集《邂逅集》、《晚飯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散文集《蒲橋集》、論文集《晚翠文談》等,大部分作品收錄在《汪曾祺全集》中。1939年考入西南聯(lián)大中國文學系,1940年開始寫小說,受到當時擔任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教授的沈從文的指導。1948年到北平,任職于歷史博物館,不久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南下工作團,行至武漢被留下接管文教單位,1950年調回北京。1958年被錯劃成右派,下放張家口的農業(yè)研究所。1962年調北京市京劇團任編劇。“文革”中參與樣板戲《沙家浜》的定稿。1979年重新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80年代以后寫了許多描寫民國時代風俗人情的小說,受到很高的贊譽。小說《大淖記事》獲1981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
  汪曾祺博學多識,情趣廣泛,愛好書畫,樂談醫(yī)道,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鉆研。他繼承了明清筆記和散文的傳統(tǒng),深諳“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東方古訓和布萊希特標榜的“間離效果”的西方現(xiàn)代理論,以含蓄、空靈、淡遠的風格,努力建構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蘊和永恒美學價值。他長于江南,定居于京城。翻閱他的作品,不乏風和日麗、小橋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景物。汪曾祺憑著對事物的獨到穎悟和審美發(fā)現(xiàn),從小的視角楔入,寫凡人小事,記鄉(xiāng)情民俗,談花鳥蟲魚,考辭章典故,即興偶感,娓娓道來,于不經心、不刻意中設傳神妙筆,成就了當代短篇小說、散文隨筆及小品文的經典和高峰。
  與會代表認為,汪老雖已故去,但他的作品卻給人們留下了恒久的記憶,他精彩的小說、散文、戲劇劇本是二十世紀文學寶庫中璀燦的明珠,也是當代文學史上極有價值的研究文本。他的貢獻,我們始終銘記于心。


    會上,《汪曾祺的一生》展展出了汪老的100多頁手稿、30幅字畫、200余幅圖片和幾十本圖書。從5月18日至6月1日,《汪曾祺的一生》展將繼續(xù)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展出。
    汪曾祺與《北京文學》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