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選自:中國文學網(wǎng)(http://www.literature.org.cn/)
《1984-2007年中國現(xiàn)代文學博士論文選題分析》秦弓(魯迅研究部分)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博士論文題名一覽表》 趙獻濤 輯錄
1984年至2007年,中國現(xiàn)代文學專業(yè)培養(yǎng)出來的博士約有800名左右,“中國當代文學”和“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等專業(yè)的博士論文也有一些涉及現(xiàn)代文學。
就目前所掌握的812篇論文選題試做分析。作家研究總共187篇,其中魯迅62篇,沈從文12篇,周作人、老舍各11篇,胡適6篇,茅盾、曹禺、張愛玲各5篇,張恨水、巴金、郁達夫、胡風、蕭紅、錢鐘書各4篇,丁玲3篇,王國維、田漢、徐志摩、林語堂、梁實秋、廢名、馮至、何其芳、穆旦、路翎、徐訏、無名氏各2篇,梁啟超、徐卓呆、郭沫若、鄭振鐸、俞平伯、聞一多、李健吾、施蟄存、李何林、師陀、邵洵美、端木蕻良、周揚、周立波、牛漢、趙樹理、孫犁、汪曾祺、余光中各1篇。
魯迅在作家研究中遙遙領(lǐng)先,被關(guān)注的有小說修辭、小說敘述藝術(shù)、雜文諷刺藝術(shù)、作品里的“家”、《野草》、《故事新編》的神話系統(tǒng)、中西原型等文學問題,但更多的是其獨特的文化個性與巨大的思想價值,如文化思想、立人思想、個體思想、反封建,對儒家天命觀的反叛與超越,以及同政治、左翼、延安、上海文化、傳統(tǒng)文化、詩化小說、現(xiàn)代主義、新時期文學等關(guān)系的研究。也就是說,魯迅的經(jīng)典價值,不僅在于出色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更在于其復雜而深邃的思想,及其與歷史和現(xiàn)實、中國和世界的密切關(guān)聯(lián)。
下表為目前掌握的1984-2007年中國現(xiàn)代文學博士論文中,以魯迅研究為選題的論文題目。(排序參照《中國現(xiàn)代文學博士論文題名一覽表》)
序號 論文題名 作者 時間
1 《故事新編》與人類文化母題 (韓)裴仁秀 1997
2 中韓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雙子星座 : 魯迅、李光洙的平行研究 (韓)金芳實 2003
3 孤獨者的世界: 魯迅的小說和他的精神世界 (韓)金明姬 1999
4 魯迅雜文的諷刺藝術(shù)研究 (韓)具文奎 2004
5 魯迅思想研究: 從文化問題出發(fā) (回)金宏達 1985
6 中西文化原型與《故事新編》 安娜•尼科年珂 2005
7 《中國小說史略》研究 鮑國華 2005
8 抵達深度的敘述: 魯迅小說修辭論 曹禧修 2002
9 新時期文學與魯迅 常立霓 2002
10 為了現(xiàn)代文化人格的建構(gòu): 魯迅“立人”思想研究 陳愛強 2001
11 魯迅與西方表現(xiàn)主義美術(shù) 崔云偉 2006
12 魯迅《故事新編》神話系統(tǒng)研究 方凖浩 2002
13 “道”與“路”: 魯迅與中國知識分子現(xiàn)代性問題的理論反思 符杰祥 2003
14 現(xiàn)代文人與“魏晉風度”: 以章太炎與周氏兄弟為個案之研究 高俊林 2004
15 魯迅小說與電影 郭樹競 1996
16 詩學與政治: 魯迅晚期雜文研究,1933-1936 郝慶軍 2006
17 魯迅與政治 黃娟 2006
18 “人”與“獸”的糾葛: 魯迅筆下的動物意象 靳新來 2004
19 魯迅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關(guān)系發(fā)生史論 李城希 2001
20 在知識階級里的魯迅 李丹 2004
21 魯迅與茅盾比較論 李繼凱 2005
22 晚清思想文化與魯迅: 關(guān)于魯迅思想文化個性的考察 李生濱 2005
23 魯迅與上海文化 梁偉峰 2006
24 顛覆與生存: 魯迅的自我認同 : 1906-1927 梁展 1999
25 探歸民族“新生”的活源: 論魯迅與先秦文化的深層關(guān)系 廖詩忠 2004
26 希伯來文化關(guān)聯(lián)中論魯迅在暴力面前的困境 劉青漢 2006
27 盜火者的足跡與心跡: 論魯迅與翻譯 劉少勤 2003
28 “魯迅”在延安 潘磊 2005
29 存在主義視野下的魯迅:穿越生存虛無、撞擊世界“黑暗”的現(xiàn)代信仰者 彭小燕 2005
30 魯迅與現(xiàn)代主義(Modernism) : 哲學與文學 申正浩 2000
31 個體生命對文化差異的超越:中西文化沖突中的魯迅 沈波 1991
32 魯迅創(chuàng)作心態(tài)研究 蘇桂寧 1998
33 于無地彷徨: 魯迅作品中的“家” 蘇克軍 2007
34 《故事新編》文化研究 孫剛 2002
35 魯迅與中國士人傳統(tǒng) 田剛 2003
36 魯迅前期文本“個人”觀念梳理和通釋 汪衛(wèi)東 2003
37 魯迅對儒家天命觀的反叛與超越 王兵 2004
38 中國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鏡子: 《吶喊》《彷徨》綜論 王富仁 1984
39 反抗絕望——魯迅的精神結(jié)構(gòu)與《吶喊》《彷徨》研究 汪暉 1988
40 魯迅詩學現(xiàn)代性研究 王杰 1999
41 徘徊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的兩位文化巨人: 魯迅、胡適文化心理比較論 王瑞 2004
42 魯迅和中國現(xiàn)代文化震動 王友琴 1988
43 “林中路”上的精神“相遇”: 魯迅與克爾凱郭爾比較研究 魏韶華 2003
44 一個“抉心自食”的人: 魯迅個性心理研究 吳俊 1990
45 東有啟明 西有長庚: 周氏兄弟散文風格比較研究 肖劍南 2004
46 《野草》研究: 兼論其與中華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關(guān)系 肖立 1995
47 絕望的抗戰(zhàn): 《吶喊》、《彷徨》時期魯迅思想簡論 徐麟 1991
48 “文革”后魯迅形象的重構(gòu) 徐妍 2004
49 論魯迅的雜文 薛義 2000
50 矗立在世界東方的兩位文化巨人-魯迅和馬哈福茲文化思想的比較 尤素福•薩•哈塔伊白 1999
51 論魯迅的個體思想及其主體呈現(xiàn) 張承良 2006
52 《野草》的精神來源 張典 2001
53 魯迅文化選擇的歷史價值與當代意義 張福貴 1997
54 魯迅與詩化小說 張箭飛 1999
55 清末民初文化代際遞嬗中的思想主脈: 王國維、魯迅與清末民初的思想主脈 張潔 1994
56 頹敗線的顫動: 魯迅與中國文學的現(xiàn)代性 張克 2005
57 魯迅與中國左翼文化 張寧 2005
58 啟蒙與革命: 魯迅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性問題 趙歌東 2006
59 知識與道德的影像: 魯迅與中國近現(xiàn)代知識分子研究 趙敬立 2002
60 魯迅與中國電影批評范式的雙軌解讀 趙鵬 2006
61 魯迅小說敘述藝術(shù)綜論 趙卓 1999
62 被照亮的世界: 論《故事新編》 鄭家建 1997
